原標題:非洲沙漠里的中國水稻專家
  國際在線專稿:從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驅車沿海岸線北上,到達殖民時代的西非首府聖路易後,東行深入內地半沙漠地帶,在漫天黃土中沿著時斷時續的柏油路再跋涉二百多公里,就到了波多省的吉亞村。中國援助塞內加爾的水稻專家組就駐扎在這裡。
  塞中兩國於2005年復交,中國自2006年起向塞內加爾派遣農業技術專家。波多的中國專家小組由六人組成,包括水稻專家四名、農業機械專家一名和翻譯一名。專家們全部來自中國傳統的稻米產區湖北省宜昌市。專家們的工作就是在塞方提供的兩公頃示範田裡培育水稻品種,示範、推廣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,並對方圓數百公里內的農戶進行技術指導,向他們推廣新品種。
  在號稱西非“魚米之鄉”的塞內加爾,大米是民眾的主食,但其自身產量嚴重不足,稻米消費量的60%需要進口。波多是塞內加爾大米的主產區,由於種植技術落後,產量極低。援塞農業組的負責人鄭俊傑介紹說:
  “他們就是往天一撒,水一灌,就不管了,任其(水稻)自生自滅。一般當地每畝田只能產300-500斤。按照我們傳授的技術,我們的示範戶一般每畝能收1400-1500斤。”
  八年來,專家組先後成功推廣了軟盤育秧拋栽、計劃密植栽培、精量用種育苗、節水育秧和完熟收割技術,示範田的水稻產量達到當地一般水平的2.5倍。專家組的駐地就在當地政府開辦的農業技術培訓中心院內。中心每年的旱季、雨季都要舉辦為期三天的集中培訓,每次約30-40人參加;除此之外,中國專家們每周至少兩次下鄉為示範戶做田間指導。非洲半沙漠地帶的農村地廣人稀,專家們往往要長途跋涉。鄭俊傑告訴我們,他去的最遠的一個示範點距駐地來回三百多公里路程。
  波多農業技術培訓中心的主任卡裡姆·凱塔與中國專家共事多年,他不無自豪地說:
  “我們的培訓做得善始善終,非常負責。對每個示範點,從播種到收穫,中國專家都全程指導。”
  除了推廣栽種技術,中國專家也嘗試為當地引進中國的水稻品種。鄭俊傑說。
  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w88xwjn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